目前,我国各类固体废物累计堆存量达到600亿吨至700亿吨,年产生量近100亿吨,且呈逐年增长态势。为了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我国开展了“无废城市”建设。
什么是“无废城市”?如何建设“无废城市”?城市固体废物怎样处置和利用?“无废城市”如何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无废城市”建设还面临哪些挑战?我们一起去看看。
什么是“无废城市”?
什么是“无废城市”?你家是不是也在“无废城市”的清单里面呢?
实际上,“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无废”并不是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生产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处置,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发展模式,是较为先进的一种管理理念。
这一概念是在2018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中明确的。2022年4月24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明确了31个省、市、自治区在本区域内“无废城市”的目标城市。北京、上海、天津等直辖市上榜,此外还有河北石家庄、吉林长春、安徽铜陵、山东威海、陕西西安、甘肃天水、青海玉树等等,现在“无废城市”的建设已从11个城市和5个特殊地区发展到113个城市和8个特殊地区。
“无废城市”建设是一种全新发展模式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执行主任 李金惠:“无废城市”不是不产生废物,而是通过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从源头减量,进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填埋量。“无废城市”也是一个倒逼机制,通过倒逼机制来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无废城市”建设实际上是一个新的发展模式。
我国从2019年开始推动“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当年9月,生态环境部结合其他17个部门的意见,对外公布了以深圳等“11+5”个“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名单。2021年12月,生态环境部等18个部门共同印发《“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明确推动100个左右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目标提出到2025年,“无废城市”固体废物产生强度较快下降,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无害化处置能力有效保障,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充分发挥。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执行主任 李金惠:近年来,我国通过“无废城市”建设,构建了一套指标体系,解决一批短板弱项问题,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为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无废城市”建设积累了经验。
“无废城市”怎么建设?
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化发展是“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提出实施工业绿色生产,推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总量趋零增长;推行农业绿色生产,促进主要农业废弃物全量利用;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强化危险废物全面安全管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培育产业发展新模式等主要任务。
实际上,“无废城市”建设并不是“无源之水”。近几年,相关部门已经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的试点工作,为开展综合性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李金惠表示,要以现有“无废城市”试点为基础开展示范,进一步凝练和深化试点的经验模式,推动相关经验在其他城市应用。同时,将“无废城市”建设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相结合,将“减废”和资源循环纳入减碳体系,通过政策和经济手段促进“减废”。
李金惠建议,建立差异化的“无废城市”建设推进策略:东部地区着力创新政策体制机制,搭建信息化监管平台,突破典型废物利用处置技术瓶颈;中部地区着力开展绿色矿山建设,推动工业农业绿色发展,强化生活垃圾源头分类与减量化;西部地区着力加强资金与人力投入,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建立固体废物利用处置的绿色金融体系和生态补偿机制。
城市固体废物如何处理?怎样再利用?
打造“无废之城”不仅仅是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这么简单,城市固体废物怎么除?又该怎么再利用呢?近年来,一些企业不断探索新型城市固废处理技术。
俗话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固体废物其实是一种具有资源属性的城市矿产。比如可以把一些废矿渣里边的有色金属回收、废旧玻璃回收制作成新的玻璃制品等等。另外,还可以把固体废物的性能进行转变。比如把废玻璃和废橡胶用于生产铺路的材料。作为“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一项重要任务,我国正在积极提升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水平。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副会长 潘永刚:供销总社利用遍及城乡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以去年为例,供销社系统参与建设了3700多家各类再生资源的分拣中心,参与建设200多家各类产业园区。
“无废城市”建设还面临哪些挑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实验室主任张付申表示,目前“无废城市”建设仍存在诸多难点和问题,其中最为紧要的是建设资金问题,由于固废基数大,政府当期有效财政投入难以覆盖。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循环经济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温宗国此前也表示,当前我国固废处置利用的基础设施建设多依靠政府财政投入,市场化建设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引入投融资机制、竞争机制、监管机制和退出机制不完善;在经济效益差的固废处置领域,相关项目缺乏配套的财税政策与激励机制,导致市场参与度不高。
张付申建议,政府充分发挥行政优势为相关项目提供政策法规、财政资金、土地规划等支持。企业充分发挥管理运营优势,构建合理经营架构,为项目运作打好坚实基础。
温宗国认为,为了提高回收利用水平,可以进一步对环境影响大、经济效益差的固废加强补贴,积极探索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或押金制,研究通过专项债促进多元投入,推动公益性、非经营项目建设,减轻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
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