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市人民医院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院全面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总体部署,巩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创建成果、向更高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为切实增强医院综合实力,全面提升社会影响力和群众满意度,我们将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始终牢记“厚德至善、笃行为民”的院训,本着“技术与服务并行、医德与人才并重、综合与专科并进”的理念,为人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为“健康临清”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现结合医院实际,制订《临清市人民医院“十四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全国卫生健康大会精神,坚持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医院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打造鲁西北人民首选的医疗、养老、保健中心”为目标,以等级医院评审、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县域医共体建设、常态化疫情防控为抓手,切实加强医院建设与发展,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面加强学科内涵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党风廉政和文化建设,努力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目标及具体指标
(一)发展目标:十四五期间,要在过去五年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基础上,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巩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国家级服务标准化医院,山东省医养结合示范单位等创建成果,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的原则、坚持立足全省与放眼全国相统筹的原则、坚持整体规划和重点突出相协调的原则,切实做到医防融合、中西医融合,达到三级甲
等综合医院标准,成为国家级医养结合示范单位。
(二)具体指标:
(1)门急诊人次年均增长6%、出院病人年均增长5%、到2025年底,出院患者手术占比≥30%,微创手术占比≥15%,三、四级手术占比≥45%、日间手术≥30种。
(2)住院病人平均住院日≤6.5天、药占比17%、临床路径覆盖率≥90%,入组率≥95%,完成率≥85%,单病种上报率100%,
(3)病案甲级率≥95%,三日回收率100%,两日回收率≥95%,病案首页主要诊断正确率100%,主要诊断编码正确率100%;
(4)国家基本药物配比≥6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35DDDs,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35%,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8%,一类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30%,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占比≤10%。
(5)影像科室诊断符合率≥90%,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85%,设备运行和完好使用率100%。
三、重点任务及措施
(一)公立医院改革:在毫不放松做好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的基础上,以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逐步实现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资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力资源发展,推动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继续做好医联体建设。根据《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我院作为临清市医疗行业的龙头和上下联动的枢纽,继续与解放军总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省中医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山东施尔明眼科医院等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学中心成立医联体,建立专科联盟,建设泰山学者工作室、推进重点专科、重点专业发展,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和水平,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做出贡献。
二是积极配合政府、卫健、医保等部门,2025年与各乡镇卫生院建立紧密型医共体,实现人才、业务、药品、财务、资产、绩效的“六统一”管理,制定医共体内分级诊疗病种及考核标准,进一步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增强人民群众就医可及性,构建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分工协作的新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二是扎实推进薪酬分配制度改革。根据(国办发【2019】4号)和“两个允许”要求,充分考虑岗位工作量、服务满意度、作风建设、工作强度与风险、科研教学成果等,制订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分配方案,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着力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更好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二)硬件设施建设。
(1)总院区建成内科病房综合楼一栋,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
(2)东院区建成病房楼一栋,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
(3)烟店分院建成医疗中心病房楼一栋,建筑面积10726平方米;
(4)青年分院建成精神病救治病房楼一栋,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
(5)设备购置方面,引进256排螺旋CT1台、DSA1台,ECT1台,其他仪器设备根据业务发展需要购置。
(三)人才梯队建设。按照三级医院配置要求,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优化人员结构,合理配置人员。
1、人才引进:五年内计划引进本科以上医疗人员100名(其中中医师10名)、护理人员140名、医学影像人员15名,病理诊断人员3名,病理技术人员3名,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10名、药学15名、公共卫生人员5名,行政后勤人员20名;其中“双一流”建设高校毕业生至少5名。
2、人才培养:
一是五年内新增正高职称20人、副高职称50人;实现临床科室主任具有正高职称≥90%、医技科室主任具有正高职称>70% 。
二是每年选派150人次外出参加培训或学术会议,高年资主治医师全部到北京上海等医院进修,选派10名住院医生到上级医院规培;
三是临床科室每个亚专业培养学科带头人1名;超声、CT、磁共振各培养学科带头人2名;
四是护理上培养全科护士12人、专科护士25人(其中省级以上专科护士培训率≥5%),院内规范化培训率达100%,院外培训率≥30%。
五是通过外请专家授课、到上级医院进修、开展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等方式,多角度、多形式不断提升管理队伍素质与能力。
六是后勤科室五年内选派维修科、动力科人员外出学习中央空调维修、家电、高低压、电梯等维修,提升后勤保障服务能力。
(四)学科建设。紧跟外科微创化、内科手术化、医技介入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细化专业设置,加快推进各学科亚专业建设,创新开展心脑血管介入、内镜诊疗及腔镜治疗等,坚持医防融合、中西医结合,医疗技术水平达到三级甲等医院标准。
1、新增山东省重点专科6个:心内科、血液肿瘤科、神经内科、骨外科、普外科、影像科
2、新增聊城市重点专科12个: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检验科、临床护理、麻醉科、急诊科、妇科、肛肠科、消化内科、重症医学科、产科、内分泌科、输血科
3、创建国家、省市中心6个:创建全国心衰中心、全国房颤中心、全国心脏康复中心、国家脑防委卒中示范中心;创建省级创伤中心、山东省癌症中心;
4、推行大康复,树立人人需要康复的理念,实现中西医融合发展,促进康复科由传统康复向现代康复发展,推动病区内中医适宜技术开展。
5、成立临清市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中心,科学、规范开展青少年视力康复矫正及预防干预,降低新发近视发生,延缓近视进展,扭转因青少年佩戴不合格的近视镜再次受到伤害,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6、认真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要求,做好高血压、糖尿病两类慢性病的规范化管理。成立高血压、糖尿病疾病诊疗团队,建立疾病数据信息平台,通过加强与各医共体单位合作,在各科室及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配置终端诊疗设备,对患者进行监测和指导,提高慢病患者的健康水平,减低复发率和致残率。
8、检验科五年内通过ISO15189认证;检验项目通过国家卫健委室间质评。
(五)科研教学
1、完成省级科研项目7项(心内科、肛肠科、肿瘤科、神经内科、康复医学科、影像科磁共振专业、内分泌科各一项);
2、承办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5项、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40项;
3、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 100篇以上;
4、每年开展新技术、项目不少于10项;
5、通过国家临床药物试验机构(GCP)认证;
6、成为济宁医学院非直属附属医院。
(六)医院管理。
1、依法执业:
一是医护人员持证上岗率为100%,有效注册率100%;
二是员工对岗位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岗位职责知晓率为100%。
3、门诊管理:
一是进一步完善智慧门诊建设,优化就医流程,提高预约诊疗率,尤其是做好分时段精准预约检查服务,缩短就医等待时间;
二是根据患者就诊需求,合理调整,增设儿童保健门诊、内分泌门诊、风湿免疫门诊、肝病门诊、肿瘤科门诊、PICC护理门诊、糖尿病护理门诊、伤口造口门诊、不孕不育门诊等专业门诊,增加门诊量及有效医疗收入,向“大门诊”方向迈进。
三是按照山东省三级医院门诊管理标准,定期对门诊质量指标进行监测、预警、分析、考核、评估以及反馈,促进质量改进。
4、院感管理:进一步完善医院感染防控相关制度、流程、技术操作标准,提升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确保医院感染发生率≤1.2%,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
5、药事管理:
一是依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版),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原则,并根据功能定位、临床需求和诊疗能力,及时优化医院用药目录、医保目录药品等。
二是根据三级医院标准要求,实现药品、耗材分开管理;实施医用物资供应链物流管理(SPD项目),实现药品、耗材二级库管理。
三是严格按照国家、省市药品集中采购要求,做好“4+7”集中带量采购工作;
四是加强毒麻药品及精神药品管理;
五是引进合理用药软件,开展处方前置审核工作;充分发挥临床药师作用,加强处方审核和点评,重点加强国家监控药物、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心血管类药物等使用情况监测;
六是开展药学门诊和药物基因检测,实现个体化精准用药;
7、财务管理:扎实开展“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以及加强政府采购管理三年专项行动。
一是对医院拟采购的物资、设备等的价格、质量,进行全面、充分的市场调研,做出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提高财务决策水平、降低医院运营风险。
二是强化成本核算,控制费用支出。全院上下人人树立成本意识,将财务工作融入医院核心业务流程和质量控制各个环节,临床人员要严格控制病种成本,财务人员要主动深入临床一线,对科室成本进行分析,加强成本审核和管控。
7、医保管理:临床科室医保政策知晓率100%;加强医保基金管理,确保医保基金安全;落实医疗保障政策,完善各项医疗保障措施,维护患者利益;完善医保三个目录,确保及时动态调整。
积极应对DRG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一是做好DRG医保支付改革工作相关内容的宣讲推广;二是做好病例组合指数(CMI)、疾病治疗组时间和费用消耗指数的分析、研究,降低医院的支出成本,优化改善医疗服务效率,全面提高医保管理水平。
8、后勤管理:
一是2021年选取总务科、维修科为试点,开展后勤智慧服务,到2023年底,所有后勤科室实现“智慧服务”;
二是借助智慧后勤服务建设,健全人员评价激励机制,根据个人的工作量、工作质量及服务科室的满意度等确定个人绩效,切实提升后勤人员工作积极性;
9、安全管理:
一是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积极开展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平安医院建设。
二是建立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管控双重体系安全管理体系。
三是严格落实《医疗机构投诉管理办法》,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健全专项奖惩机制。每月对市长热线、院内投诉等处理情况进行汇总,提交医院办公会,经分析后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督促相关科室、部门及时整改。
10、医德医风建设。
(1)加强教育培训,注重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重点学习和贯彻《民法典》、《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等,教育医务人员恪守医德医风医道,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
(2)继续做好国家满意度平台满意度调查工作,确保满意度达到95%以上。
(3)完善医德医风建设的监督制约机制,健全监督体系,按照聊城市卫生健康委《医疗服务好差评制度试点工作方案》要求,建立医疗服务“好差评”制度,依托医院HIS系统,建设电子评价系统,在导医台、挂号处、收费处、取药处等窗口位置设置满意度评价器,实现现场服务“一次一评”,确保现场服务评价率达到90%以上。
(4)完善落实《医院医德医风考评实施方案》,对在医德医风方面发生问题的科室和个人实行“一票否决”。对廉洁行医、无私奉献的先进个人,在干部竞聘、职称晋升、进修学习等方面优先考虑。
(七)信息化建设:以满足患者健康需求和业务应用为重点,加快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信息交流、信息安全、远程医疗等制度,深入推进智慧医院、互联网医院建设。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达到5级标准;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测评达到4级甲等水平。
一是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继续做好闭环质量管理系统的建设,全面提升临床诊疗工作的智慧化程度。
二是以“智慧服务”建设为抓手,为患者提供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全流程、个性化、智能化便民惠民服务,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三是以“智慧管理”建设为手段,建立医院运营管理平台,进一步提升医院管理精细化水平。
四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医院优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的远程医疗服务,积极联合社会力量开展药品配送等服务,不断丰富线上服务内涵,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
(十)公共卫生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我们要全面落实以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牢固树立“医防结合”意识,聚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暴露出的短板和不足,着眼“平急结合”,提升医院传染病防治能力;
1、严格落实床染病防治法,做好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避免漏报、错报现象的发生。
2、充分发挥健康促进医院的优势,重点做好四大慢性疾病的防治工作,真正做到医防结合。在扎实做好院内健康宣教工作、利用各种宣传日、节假日开展义诊、宣教活动的基础上,各临床科室要建立医患微信群,在群内定期推送疾病预防知识、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和技能、就医流程,指导患者科学用药,及时解答病人的问题。
(十一)医院文化建设。在核心理念的引领下,经过加强宣传、教育,将医院精神融汇于各项工作中,渗透于职工言行中,逐步营造蓬勃向上、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锤炼奋发有为、争创一流的职工队伍;塑造救死扶伤、勇于奉献的医院形象;增强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竞争能力,打造医院文化品牌。
一是续写《院志》;二是让员工对医院精神、宗旨、院景等知晓率达到100%;三是开展系列演讲和征文活动,让每位员工讲好“我和医院的故事”、“我和患者的故事”;四是建立文化墙和文化长廊;五是张贴文化警句;六是开展每年精读一本书活动;七是策划医院形象标准、员工形象标准,建立医院语言、着装等行为规范;八是开展礼仪培训、岗前培训、管理培训、学习培训等系统培训,引导员工自觉接受和践行行为规范;九是引导医院文化建设向科室文化建设延伸。
(十二)医养结合方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扎实推进机构、社区、居家一体化的智慧养老服务模式,着力打造国家五星级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成为山东省可推广、复制的医养结合示范基地。
1、以“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为契机,在现有的基础上对中心功能升级提档,以建设智慧医养结合管理服务平台为切入点,着力提升规范化管理,更好的实现医养融合,设计方便、快捷、规范、高效的服务流程,为老人提供健康、舒适、安全、快乐的养老环境。
2、着力完善医养结合管理体系建设,组建区域医养结合共同体。会同民政、卫健、医保等多部门共商组建全市医养结合共同体,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工合作、协同管理,充分发挥中心指导作用,对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进行评估、汇总、分析、判定,为政府养老规划提供行业大数据,实现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信息互联、资源共用、人才流动、协同发展,在共同体内开通老年人养老咨询、健康查体、就医预约诊疗平台,急危重症绿色通道,指导基层医疗机构提升居家养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水平,在智慧居家养老信息平台单一医疗服务功能的基础上逐步开发心理咨询辅导、家政服务、餐饮、旅游等功能。
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更需全院干部职工在接续奋斗中创造伟大成就,在继往开来中推进伟大事业。让我们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强化“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发扬“事事马上办、人人钉钉子、个个敢担当”的务实作风,凝心聚力、共谋发展,为把医院建设成为省内一流的现代化综合医院、鲁西北人民首选的医疗、养老、保健服务中心,全面开启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征程而不懈奋斗!